從小到大,在總多的傳統年餅當中,蜂巢餅Kuih Loyang在我心目中的地位,僅僅次於年餅之王娘惹情書Kuih Kapit。
記得小時候的春節,我們就愛圍在灶爐前,跟著媽媽一起在廚房裡瞎忙活。我媽當年可謂是十八般武藝,舉凡我所知道的傳統年餅,她幾乎是無一不曉樣樣精通。這些年下來,她老人家已經甚少在家自製年餅了,可唯獨這蜂巢餅是她風雨不改每年必製的唯一堅持。

隨著疫情的衝擊與防控的影響,今年的新年氣氛顯得格外冷清。我媽前不久才嘆著氣說,今年不管是年餅還是火鍋她一概都不想做,過年期間就隨便叫點外賣吃好了。一想到今年沒能吃上我最愛的媽媽牌蜂巢餅,那心情可真是低落到不行啊~(T_T)
後來轉念想了想,欸~不如乾脆就跟老媽討食譜和模具,自己回家做做看唄!


當我媽把她的祖傳秘方交到我手上時,我研究了半響。咦?怎麼這食譜的材料跟網上的大不同?這裡頭的Sago粉是什麼?要去哪裡買?買不到的話怎麼辦?這麼多的粉才那麼點椰漿和蛋液夠攪拌嗎?需要另外加水嗎?要加的話是該加多少⋯⋯
「哦我知道啊~很多人的食譜都是放粘米粉的,但口感會比較硬沒我這食譜的好吃,而且聽說做出來的餅腳軟軟的站不到。我的妳放心,絕對可以站到美美的,而且放在外面久了也不怕漏風⋯⋯」我媽拍胸脯給了我一支強心針。
至於Sago粉和水的問題,她叫我自己看著辦好自為之。(¬_¬)
心想我媽這祖傳秘方歷代相傳多年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加上自己從小吃到大,這味道和口感確實比任何市售的蜂巢餅更勝一籌。於是,我把心一橫,管它的,豁出去了再打算。
基礎蜂巢餅 Basic Kuih Loyang【祖傳秘方】
材料:
- 普通麵粉 225g
- 沙谷粉 Sago Flour 75g
- 玉米粉 Corn Starch 75g
- 有機蔗糖 225g
- 雞蛋 4顆
- 新鮮椰漿 75g
- 水 350g(*視個人口感加以調整,麵糊以輕薄且流動性佳為準)
後注:
- 以上食譜改由陳媽媽祖傳秘方的四分之一量。
- 剛開始我只加了120g的水,結果調製出來的麵糊過於濃稠,第一輪製作出來的蜂巢餅好厚一片。精打細算後,我決定在剩下約800g的麵糊裡加多200g的水將麵糊稀釋,總算最後成品達到了我理想中的要求。

皇天不負有心人,總算讓我在一家雜貨店裡找到了沙谷粉。
第一次製作蜂巢餅,為了能夠更好的感受與掌握麵糊的濃稠度,我決定捨棄小美,全程用傳統方式製作。
作法:
- 將雞蛋和糖加入攪拌碗裡打至起泡,跟著加入椰漿和清水攪拌均勻。
- 將所有粉類分次過篩至攪拌碗裡,跟著用刮刀棒以切拌方式拌勻。
- 將麵糊過篩至無粉顆粒,室溫下靜置15分鐘待用。
- 鍋裡倒入足夠量的油,將蜂巢餅模具一併放入以中大火加熱。
- 取一個比模具大一點的杯子,取一部分作法3的麵糊倒入其中備用。
- 一旦油鍋充分加熱,將火調至中小火。將鍋裡預熱好的模具提上來輕輕甩掉多餘的油脂,放入作法5的杯子裡沾附約九分滿的麵糊(所沾麵糊不可覆蓋過模具的頂端以免脱模不了)。
- 將作法6的模具泡入油鍋裡,別讓麵糊碰到鍋底以免上色太快。約10秒後將模具提起,這時餅皮會順勢脫模而滑落油鍋裡。將模具放回油鍋裡重新加熱。
- 用筷子將油鍋裡的餅皮不斷翻面,直到均勻上色即可取出。
- 趁熱用筷子調整造型(將兩根筷子分別插入餅皮里的小洞裡,同時雙手稍微向外施力將蜂巢的造型拉正扶好),原味蜂巢餅即完成。
我媽珍藏好多年的蜂巢餅模具 用一個比模具寬一點的深杯子進行分次小量製作
製作蜂巢餅最療癒的部分,莫過於將模具提起餅皮順勢滑落油鍋裡的那一刻。
五彩蜂巢餅 Colourful Kuih Loyang
作法:
- 杯子裡加入150g的基礎麵糊備用。
- 另外取1tsp的麵糊加入一個小碗裡,加入1/8~1/4的韓國色粉(不同色粉的上色程度不一樣),用小湯匙攪拌化開成均勻的色漿。
- 將色漿倒回作法1的麵糊裡,拌勻後即可開始後續製作。
- 一旦杯子裡的麵糊低於模具的高度,將所剩麵糊倒在一個小碗中備用。清洗杯子後便可重新調製另一個顏色的麵糊。
- 最後,將所有剩餘的有色麵糊一併倒入杯子裡,即成了五色麵糊,可製作混色蜂巢餅。
紅色 藍色 綠色 紫色
混色
特別喜歡剛剛脫模,像花一樣在油鍋裡盛開的蜂巢餅皮。

幾番折騰,最後我終於成功製作出和我媽一樣,輕盈薄身酥酥脆脆的蜂巢餅。當蜂巢餅在口中卡滋卡滋迴響的那一刻,一股暖流油然而生直襲心田。吼~這便是我所熟悉的,小時候的味道。
看著最後一朵朵立挺綻放的五色小花,我可以自我陶醉許久,一掃在油鍋前站了半天油頭垢面的疲勞。


製作完畢,我迫不及待地捧了一罐新鮮出爐的蜂巢餅直往我媽家奔。吃了一口,老人家瞇著眼說,對了,就是這個口感沒錯!我聽了心花怒放,興奮地向全世界宣布,老媽的蜂巢餅終於有傳人啦!(≧∇≦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