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誕出遊回來以後,我便一直分身乏術不停地和時間賽跑。看著貓媽的小美廚房不斷壯大,大家七嘴八舌興高采烈馬不停蹄地互相學習嘗試新食譜,由一開始便炙手可熱的Basque Cheesecake、冬至的小美湯圓、聖誕節的烤全雞、Annie Xavier的南瓜排骨、到後來鬧得全城沸沸揚揚的阿公蔥油拌麵,我竟然眼巴巴地錯過沒有一樣趕上車!(/ω\)



昨天終於有時間上菜市場添貨了。買了好多漂亮的紅蔥頭回來,第一個想到的,便是要試試大家都讚不絕口的阿公蔥油拌麵!^^ 所謂阿公蔥油拌麵,主角自然就是那金黃香脆的油蔥酥了。在處理紅蔥頭方面,與其讓小美來操刀,我還是偏愛傳統手工刀切的效果。這一次我將油蔥酥隔著鋼絲充分瀝乾油分,結果那個酥脆度完全是卡滋卡滋作響的境界,當真是叫人欲罷不能吃個過癮啊~



為了這阿公蔥油拌麵,我終於忍不住破例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支香菇素蠔油!)^o^( 阿公的原食譜原本指定將麵條直接拌入混合好的醬料即可食用,但對於像蠔油這種濃縮的醬料,生吃的話我心裡免不了會有疙瘩。於是我決定用一分鐘時間,讓小美將所有醬料燒熱,同時讓香氣釋放。為了讓口感和營養加分,我另外加入了香菇肉碎和新鮮魚丸與醬料一同拌炒,結果最後成品香氣十足濃郁美味讓人喜出望外!(*^◯^*)



沒來得及到超市買阿公指定的唯一麵,在廚房裡翻箱倒櫃,最後尋獲一包就快生蘑菇的豆簽板面。(^^;; 用小美網鍋隔水煮麵,總算撇除了麵條被刀組切割得慘不忍睹的情況。

阿公食譜原本要求兩塊麵條搭配五條小辣椒,我一共煮了四塊板面,照理說豈不是要加足十條小辣椒咯?!(◎_◎;) 后來想想不對,於是我從冰箱裡取出了三條紅色小辣椒,切了兩條後我便決定將第三條收起。(^^;; 為了配合孩子們的口味,我將小辣椒留到了最後才撒入個人的碗中自行調味。結果我和家婆一人一條小辣椒,吃到最後還是辣得我快要飛起!(≧∇≦)




我貪婪地在碗裡頭撒入滿滿的油蔥酥,另外加入紅辣椒和綠青蔥點綴,跟著撈一撈拌一拌,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好吃得不得了的阿公蔥油拌麵!(⁎⁍̴̛ᴗ⁍̴̛⁎) 嘿嘿,這次我總算是趕上末班車了吧!(^з^)-☆

阿公版蔥油拌麵 Ah Gong Style Noodles with Crispy Fried Shallots
材料:
紅蔥頭 60g(切片)/ 橄欖油 60g / 豬前腿肉 100g(剁碎) / 香菇 3朵(泡軟切片) / 魚丸 6粒(切片)/ 紅色小辣椒 2條(切片去籽)/ 青蔥 1根(切蔥花) / 豆簽板面 4塊(約150g)/ 清水 約1200g (足以淹過麵條的量) / 海鹽 1/2tsp
醃料:
味霖 1tsp / 海鹽 1/4tsp / 胡椒粉 少許
醬料:
香菇素蠔油 20g / 醬油 10g / 黑醬油 10g / 清水 10g
作法:
- 將紅蔥頭與橄欖油倒入主鍋內,以【20分/Varoma/反轉/速度1】煉製油蔥酥。中途可暫停,用刮刀將卡在刀組上的蔥頭片鬆開,跟著繼續完成製作。
- 將豬肉碎加入醃料混合均勻,跟著置入冰箱裡醃製備用。
- 將完成的油蔥酥取出瀝乾油分備用,另外取20g的蔥油倒回主鍋內。
- 將步驟2的豬肉碎加入主鍋,以【5分/120°C/反轉/小勺柔速】爆香,最後三分鐘加入香菇片繼續拌炒。
- 將魚丸和醬料加入主鍋內,以【1分/120°C/反轉/小勺柔速】拌炒,時間到盛入保溫鍋備用。
- 將板面放入網鍋裡跟著架入主鍋內,加入清水和海鹽,以【10~12分/100°C/速度4】烹煮至麵條熟透為止。中途可用筷子透過主鍋蓋口將麵條稍微掰開攪拌一下。
- 將麵條取出過冷水,瀝乾水分後倒入步驟5裡輕手拌勻。盛盤後撒上蔥花、紅辣椒及油蔥酥即可趁熱享用。
後記:
- 原食譜的油蔥酥是以【20分/120°C/速度1.5】煉製。之前試過但覺得油蔥酥不夠脆口,所以這次還是跟回第一次台灣小美群分享的方法全程用Varoma開蓋來煉製。不過有人提及小美長時間煉油會有傷機身的風險,大家可以自行斟酌拿捏。
- 按原食譜裡的比例,黑醬油的部分應該是30g。我不是很喜歡烏漆麻黑的麵條,於是將黑醬油減少至和醬油一樣的份量。
- 原食譜還有一個亮點便是加入酸酸的桔子提味(一片面加一粒桔子)。我臨時沒買著,只好也選擇省略了。
- 原食譜的簡易做法,是直接將煮好的麵條混合醬料拌好即可食用。個人比較喜歡吃溫熱的醬料,所以自行加了以上步驟4和5,用溫度讓醬料和材料釋放香氣。
食譜參考:阿公版蔥油拌麵